
近日,有网友发帖称,山东航空的空乘穿上了毛衣开衫融合配资,并且空乘可以“自己决定穿什么”,同一航班空乘的穿着并不完全相同。
有工作人员对此回应,其源于今年10月10日山航对空勤制服的焕新,覆盖飞行员、乘务员、安全员岗位。当中,引发关注的女乘务员的制服包含羊毛开衫、连衣裙、裤装等多种款式。工作人员还透露,新制服支持乘务员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自由搭配选择。
面对个别网友认为的“羊毛衫+裤装”看起来很“土”,航司的回应也可圈可点:工作服首先就要让穿着它的人感觉到被尊重、被关怀。我们想呈现的美,是我们不用受限于衣着,能更放松地投入到工作中的时候,那种由内而外的专业和真诚。
这一道理简单明了,但每每有航空公司能够从制度规定上做出改变融合配资,却仍旧是值得欣喜的突破。在20世纪70年代,欧美航司为了应对激烈竞争、招徕乘客,将穿“高跟鞋+短裙”的女乘务员作为一种时尚营销工具,此举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20世纪80年代,我国民航市场化改革初期,参考了国际民航业的管理经验,当中,裙装、高跟鞋、丝巾这些全球民航业的“传统款式”也自然被参考在内。长此以往,在大众眼里,这些着装要求已经同女空乘的职业形象紧紧绑定。因此,航司一旦对其进行调整,就必然要面对来自市场的质疑,即便当中多数质疑站不住脚。从这一角度看,航司改变规则、回应“很土”,也是在积极承担消解偏见和刻板印象的社会责任。
近两年来,多家航司取消女乘务员穿高跟鞋的要求,春秋航空近日更将女乘务员招聘年龄放宽至40岁,变化刚刚开始,现在仍在继续——此次山航在“去高跟鞋”基础上的制服换新,服装不仅更舒适贴身,同时也意味着更加务实。
换位思考一下,女空乘们冬天不能穿长裤,甚至要在紧急状况下,穿着制服裙和高跟鞋快速撤离,既不人性化,更称不上专业安全。因此,这样的“跟风”必须叫好,更进一步讲,不舒适、不安全且具有凝视和规训意味的着装要求,如今被各航司相继取消,表明我国民航业管理和服务理念正在加速转变。
女乘务员作为机组成员,其岗位承担着重要作用,提供专业安全的服务才是她们的职责所在,不将其视为“赏心悦目的花瓶”,是对这一职业最基本的尊重。因此,打破这些陈规,不仅有助于航空服务回归专业、安全和高效的初衷,打破对女乘务员的性别偏见、改善她们的工作体验,并且重塑公众对这一职业的正确认知,更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必修课。
同样令人欣慰的是,公众的叫好和呼吁也在当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力融合配资,航空公司自然也就有了更足的调整动力。期待未来能有更多“良心新规”打破陈规和偏见,也能有更多航司继续“跟风”,让女乘务员拥有自由、舒适的着装选择成为一件平常事。
驰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