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项赛事,六次通关。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“中国移动杯”自行车(公路)比赛男子个人赛于11月8日上午9时在珠海开启牛途网,比赛采用“前置查验+闭环管理”模式,运动员途经三地口岸时可实现6次“无感通关”。此次比赛是本届全运会唯一跨越粤港澳三地的标志性跨境赛事,凭借231.8公里的赛道更创下全运会公路自行车赛的里程纪录。
就在一瞬间,万众的梦想变为现实。在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上竞速骑行,赛事路线以港珠澳大桥为纽带,连接香港、澳门、珠海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城市道路,运动员6次经过口岸,两次经过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“二线”通道,依托“前置通关查验+闭环管理”模式,全程享受“不踩刹车”的通关体验。
“粤港澳三地同一天承办的跨境赛事,这是全运历史的首创”,这不仅是地理意义、物理空间上的首次赛事穿越牛途网,而且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共同举办十五运会的最连贯接触。本届全运会开创性地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,当然事实上绝大部分赛事依然是在三地分别举行,物理空间上真正“三地携手”举办的,正是这场公路自行车赛。
自行车横跨港珠澳大桥,激烈的桥上赛事之外,更有全方位立体化的安防后勤保障。本次自行车赛的安保工作,采取有人船与无人船搭配的方式进行安保巡逻。其中无人船是重要的智能化无人装备,其搭载了雷达光电、高清摄像头、高音喊话器以及特殊的救生捕捞器,主要在赛事安防水域进行定点值守和巡逻防控。
为确保自行车赛的顺畅举办,粤港澳三地密切合作,于2024年11月举行测试赛,今年9月30日进行全要素全程演练,还共同进行多次桌面推演。根据测试赛结果,本次全运会比赛还进行了包括调整部分比赛路线、配置一台三地牌照的医疗保障车以确保医疗保障覆盖全程、交界区域通信网络切换时长从20多秒大幅降到四五秒等多方面优化。
“一赛事跨三境、一次无停留”,自行车赛本就是速度与耐力的竞技,自行车赛运动员通过港珠澳大桥所实现的“无感通关”,意味着竞技速度与通关速度的合力跨越。针对唯一横跨粤港澳三地的自行车赛,粤港澳三地开创性采用“前置通关查验+闭环管理”的方式,实现“零延时、零接触、零等待”的智慧通关。这种通关模式既保障了赛事全程流畅衔接,也对跨区域赛事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。赛事期间,运动员更可以在保持竞赛状态下,安全、无感、快速完成通关,同时满足三地出入境管理措施的要求,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反复磨合、多次演练,每一个步骤都大意不得、不能磕绊。
一次赛事,多重精彩。本次自行车赛首创“口岸就是赛道”的办赛模式,从促进大湾区文旅体融合发展角度,大赛精心设计了“以港珠澳大桥为纽带,深度连结珠港澳三地城市道路”的比赛线路,寓意整个大湾区城市群之间的紧密融合发展。而赛事依托的港珠澳大桥本身就是三地紧密联结的核心通道,有了这次跨境自行车赛的成功举办,十五运会以后更多的体育赛事、跨境项目无疑将开启一个新的阶段,实现更多富有时空纵深的赛事+文旅的创新创造。
一场跨境自行车赛的成功举办牛途网,为粤港澳三地的合作共融注入新鲜活力和丰富想象,进一步推动大湾区建设、促进香港和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,并为整个大湾区未来更深入、更宽阔的互联互通提供宝贵经验。
驰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