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1月6日盈通策略盈通策略,一段“杭州一小学老师开车进校学生敬礼高喊老师早”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。杭州市上城区教育部门发布情况通报称,已对该校负责人进行严肃批评,要求学校立即整改盈通策略,并吸取教训,全方位提升教育管理水平。
舆论对此事的评论,大多聚焦在“尊师重教走偏”“搞形式主义”上,但平心而论,此事无关“尊师重教”,是“值日生制度”遭遇“人车未分流”带来的问题。学校本想采取教师车辆先行、教师先进校,学生再进校的方式处理人车分流问题,却产生值日生向先进入校园的教师车辆敬礼的观感。解决这一问题,必须从保障校园安全角度,实行人车分流,方法有二:一是规定教师车辆从其他门口进入校园;二是如果学校缺乏相应条件,规定教师车辆必须在值日生上岗之前进校园。
结合视频与校方工作人员的解释,质疑学校搞“尊师”形式主义是站不住脚的。中小学一般实行值日生制度,由学生轮流在校园门口执勤,值日生要佩戴值日生标志,欢迎同学到校,并检查同学是否穿好校服,或者戴好红领巾。对于值日生来说,向进校的教师、学生敬礼、问好,也是一种基本礼仪,通常教师和学生也会回礼。就此看,值日生向进校的车辆敬礼并非特殊安排,而车辆进入校园时,开车的教师没有作出“回应”,想必是为了尽快进校(别耽误时间),同时也存在不安全因素。如果学生敬礼,教师都摇下车窗回应,这才是形式主义。
真正的问题是,在学生早上进校园以及放学这段时间,校门口就不应该有车辆进入,应该实行人车分流。该校可能也注意到这一问题,因此要求教师车辆先进入,然后再由学生进入,但这同样存在不安全因素。一方面,学校会要求已经到校门的学生等老师车辆进入后再进校,这会造成校门人口聚集(现实中确实有学生在校门口等待);另一方面,有的教师驾车可能晚到,如果允许其在学生进校时进入,可能出现人车混在一起。近年来,多地学校发生教师在校园里开私家车造成学生伤亡的事故,引发舆论对校园安全的关注,甚至有家长呼吁禁止教师开私家车进校园,校园必须实行人车分流。
因此,该校的校门口管理是存在问题的,但问题不是搞“尊师重教”的形式主义,而是没有做好人车分流,如果在值日生上岗、学生到校之前,教职工车辆已经进校;或者所有开车的教职工都必须从另外的校门进校园,不和学生“抢道”,那么,这一问题根本就不会存在。假如不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治理,值日生可能不再给先进校的车辆“敬礼”,但是校门口人车未分流的真问题却被伪问题掩盖了。
搞“尊师重教”形式主义,与没有做到人车分流盈通策略,加强安全管理,这是不同性质的问题。治理的方式也是不同的,前者需要加强对学校办学、管理者的教育理念教育、引导,后者则需要完善学校的校门口安全管理、教职工私家车管理。这不但需要学校自己想方法,还需要政府部门给予支持,如建设学校地下停车场,或与社区协调,解决教师车辆停放问题等,由此形成舆论监督与解决问题、完善学校管理的良性互动。 □ 熊丙奇
驰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